昨晚,跟嘉惠直播了她分享看她新書第一章的投射、反思與心得。直播前,可以感覺到自己的緊張,怎麼感覺到呢?(吃了好幾回零食、要晚晚回家的先生早點回家、不斷地預告小孩媽媽晚上要直播....)
直播前一天,嘉惠問我,「有沒有她可以為我在直播前貢獻的?」
(那個,英文小老師的人格,忍不住說文解字一下,「貢獻」這兩個字,用中文講好似有種過份強調感,但,你可以感覺一下contribution這個字,contribution是相對中性的一個用字,是投注/入在關係/事件中,肯認自己對其有所影響的一個字,可大可小,大部分是正面之意,也可以在熟悉的關係中,帶一點嘲諷的挖苦的表達。e.g. "Thank you for your contribution."、"What can I contribute to the live streaming?" 大部分是對事情的contribution,中文「貢獻」兩字的使用就對人、對事,好像都可以,都聽得懂? 如果以上我理解有誤,歡迎指正唷!)
回到現實對話,我跟嘉惠說,「你就把酒準備好就好囉!」實話是,我那時候其實也不知道要講什麼,只是一種「我知道我在醞釀,只需要安靜地去提取,就可以了!」而那也是一種跟嘉惠關係的信任,知道無論是什麼,我們都可以為對話有更多深度或廣度的貢獻。
這樣的信任感,我知道磨了很久。相信這人不會「一邊督導我,一邊聰康我,一邊扁我的自尊」;此外,以我這個人毛多的程度,完全可以辨識的出來這人是不是說一套做一套(沒辦法,我的能力還無法從「說一套做一套的人身上提取我需要的」)
總之,在這樣的準備狀態,我提取了,直播中,我想表達的三個重點。
(這其實是,直播前嘉惠提點大家可以做的事情,但,以前她講說要準備的東西,我真的都不甩她,因為我太想體驗「我自己可以」的力量了,哎呀!瞬間又多看懂了一點孩子的發展狀態了!而這次,我可以跟隨嘉惠的提點,有幾個我覺得自己很重要的能力有堆疊起來,一個是「我會講她的語言(使用她的能力建構取向的理論語言
第一點,我看見自己走在心理師這個專業上,真是像極了青少年的發展狀態。跟嘉惠督導十年,像極了鬧彆扭的小孩,跟著她督導,但是,又沒有要用她教給我的調整。因為我心中期盼的是「我想要透過各種經驗,體驗我自己,同時,又想要在關係中被肯認!」但,要承認這個,以青少年的發展來說,真是太不酷了!
第二點,老早就聽嘉惠在說,「評估,是用來建立關係。」從撒無(台語),到現在可以運用在生活之中的各關係中。(哈!嘉惠在這段直播中,被我嚇到~)
第三點,當「青少年的發展任務」X「沒有談性的關係」,這兩點加乘在一起,當書中的性平事件到來時,真的是無力感大爆炸,無論是青少年本身、周邊家庭、學校、友伴人際系統,皆然。
最後,嘉惠問我,發展到此刻,回首再看這專業發展歷程,我怎麼想,怎麼看?我憶起,那個往山裡跑的自己,我不是專業的登山者,但,我憶起揹著背包,走在山徑上的自己。記得,自己體力不是很好,然而,在山裡,每一步,你都得自己走,或許,背包裡的重量可以分擔出去,但,分攤出去的羞愧感、對自我力量的懷疑、以及各種對於事前步好好準備的懊悔,在心裡的份量,絲毫都沒有比背包的重量輕。而,不知道為什麼,又有一股「什麼」,把自己再帶回去那個「我為什麼又揹著這重的要死,腳走得酸的要命」的路途上。
沒有要下什麼結論,而在昨天的直播,憶起這個自己,在此刻,覺得真的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