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網站頁籤

2022年5月31日 星期二

因猴痘而起的家庭性教育日常

因為Covid,小孩對於染疫的途徑很有感,出門的時候,會注意路人有沒有戴口罩、是不是有摸到可能的感染源、有沒有酒精消毒、吃東西前要洗手、回家要洗手......等等族繁不及備載。而近期,又有另一種病毒似乎興起另一波疫情。孩子在學校聽到朋友在講,回家問我們,「有一種痘會得到,會皮膚爛掉.....」小孩在講的時候,明顯得有一種「不知道會不會得到」的擔心。


剛好,這兩天,早晨家裡的起床號時事英文在撥放的正是猴痘的新聞,因為每天早上都會放,因為邊做著早上該進行的小孩任務們,起床、刷牙、收書包,而大人們,準備早餐、倒除濕機的水、備著出門的零零總總,大人小人一點一滴的吸收著podcast的內容。


我跟孩子,「我們來經聽聽看時事英文怎麼說,她剛好這集是在介紹猴痘喔!」其實,我也根本沒有聽進去,我只是幫自己爭取一些時間與空間,並且讓孩子知道有資源可以協助我們有更多的了解,看看這到底是不是真的有需要擔心的狀況。


感謝小孩的擔心,讓我專心地聽這集的內容,然後,沒想到,「家庭性教育日常化」的對話,就神展開惹!




因為猴痘最一開始傳播開是因為與男性發生性行為的男性得到猴痘,專家們也澄清猴痘的傳播是親密接觸就有可能得到,跟性別無關。我跟孩子開始討論,也就是猴痘的傳播途徑跟Covid不同,Covid的病毒是空氣、接觸傳染,但,猴痘是透過血液、黏液的接觸才會得到的。


小孩超棒的,小孩說,「那不是,帶那個什麼,就可以啦?」我說,「你說的是保險套嗎?」小孩點頭。我說,「對!帶保險套除了避孕之外也可以防止性病傳染喔!」(一時之間,太開心小孩可以自然地說出保險套的概念,以及知道帶保險套可以防止體液交換,為娘的我,真是太開心,以至於,一直之間又忍不住用了大人的衛教語言。哈哈哈~)


然後,小孩問,「那,小孩可以發生性行為嗎?」我說,「要看身體準備的狀況吧~ 也要看你的意願啊之類的,不過,法律是有規定小孩不能發生性行為。」小孩說,「那,這樣我們就不會得猴痘啦!」(原來他們是想要知道會不會得猴痘,為娘的腦子爆炸的是,「什麼!你現在在問我什麼?是你可以合法發生性行為的年紀嗎?」以下省去為娘還沒準備好以至於小宇宙爆炸的各種O.S.)


小孩知道後,就安心地去做其他的事情了。


我覺得這個對話歷程,讓我學習到的幾件很具體而且很棒的事情。

一個是,小孩可以自在地把他們心中的擔心拋出來,然後,我跟他們一起找資源、找答案。這對我來說,是跟小孩建立一種信任感,他有擔心,我也不清楚,我們一起思辨,一起消化,一起理解所收集到的訊息。我正視孩子的擔心,也承認自己的不足,示範「有些事情,我也不知道,但,我願意跟你一起想想看,找找看答案是什麼?」而這個歷程中,我跟孩子都得到正向的支持,「我們會支持彼此,不減損誰的觀點或好奇!」(在這個例子中,是他們比較需要我的支持!但,其他的時候,我有感覺到被他們支持!再找時間整理出來~)


一個是,小孩真的有在學習耶!我們家性知識的書主要是阿光小芸日常的嘰哩呱啦青春期教育完全讀本,一套是小孩從樣書開始就不知道看過幾遍了,另一套因為日式畫風他們也超喜歡看的。小孩對於性行為似乎很自然地就知道有這樣的一件事情,是想要生小孩的時候,會做的事情。(當然,還有很多的時候可以做,再讓他們慢慢知道就好~)然後,不確定是不是因為阿光小芸的小寶寶出生的秘密中,有把保險套畫出來,畫出來表達「有保險套精子就不會遇到卵子」的這個概念,小孩就自動延伸出體液可以降低體液交換風險的概念。真是讓為娘又身兼作者的我,又驚又喜!


一個是,這歷程中,我覺得我也在被孩子逐漸地減敏感訓練,是他們幫助我知道「怎麼跟他們談性」是「固定在他們的需要」之中。孩子目前其實對性沒有想知道更多,他們只是想知道他們會不會得到猴痘。而對我來說,是我在準備著,隨著他們認知的堆疊累積,他們有一天會問到更多關於性的細節。我許願想陪伴我的孩子,可以為他們自己準備對性,有更多的認識。就如同,我們一起準備泡泡麵一樣。(這又可以寫另一篇了!)


如果,我跟孩子連性,都可以談了,還有什麼不能談的呢?我親愛的孩子們,謝謝你們,讓我跟你們一起再長大一次!超級幸福的~

2022年5月10日 星期二

我們是否也參與了,不屬於我們的戲碼?

想半天,真的是不知道怎麼下「標題」,言簡意賅這件事情真是不容易。總之,這標題是我覺得最貼切又最簡單的一句話。「我們是否也參與了,不屬於我們的戲碼?」




最近在以Access Consciousness(以下簡稱AC)的觀點生活著,挺有趣的。 AC有個對人的假設是,大部分我們自以為是我們的觀點,其實是吸收了他人的能量、觀點、認知,而當這些能量、觀點、認知被像是海綿般的我們的雷達接收系統接收到,進入我們的意識層次後,我們常以為是我們自己的,但,其實,不是,是別人的。


因此,AC有個意識清理工具是,當我們有個心煩、旋之不去、鬼打牆的念頭時候,可以問「Who does this belong to?」讓我們的意識可以有一個隔絕,隔絕掉不屬於我們的能量、觀點、認知。


我這樣做了一陣子,但,發現不夠用,因為清爽了一點,但,沒多久這些盤旋不只的意念又會回到我的意識層次之中,很煩.................例如:「好像我再怎麼努力,都比不過我優秀的同事」、「我好像總是不夠快速的讓事情轉變」、「在某某的眼中,我似乎總是不夠好」就像是這些鬼意念們,在我腦中,揮之不去。


當我身心狀況好,吃飽睡飽心情好的時候,這些自我毀滅的意念,不會出現,或者出現之後,可以快速消逝。但,當我太累、當我心情不美麗、當我生理期(尤其是來之前),我的意識就會幾乎沒有抵抗力的被這些意念侵占,然後,把自己打得鼻青臉腫。


這些意念來自於過去的種種,或者,也根本就跟過去沒有關係,但總之,被我毫無抵抗力地吸進來,而我還信以為真。


然後,就看到Dain的這個短片,我真是超級開心。短片中提到的,我們因為浸泡在各種價值觀的互動中,會無意識地接收到這些思考模式。


因為確實,很多時候,我們的大腦需要創造某種安全感(大腦需要的安全感,像是「人應該要認真」,「而我認真活著的方式,是認真檢討自己」,「我認真檢討自己,所以我有認真地活著自己 」之類的...),自以為某某事情就應該點點點時,我們有意無意地參與了讓此觀點成真的貢獻。因此,需要清理的部分,包含,我們自己參與的部分。而這句像是英文的繞口令,就深深地吸引我,想要把它練起來。


Everything I did to buy this as mine when it wasn't. Everthing I have created and uncreated as a result of buying it as mine when it wasn't. I now destory and uncreated and pod and poc it all. And now return it to sender.


英文繞口令,可以鍛鍊舌頭的靈活度跟腦袋的靈活度,Highly recommneded!


後記:每當我開始跟先生講起這些時,他都會說,「你的想法不就是你自己的嗎?哪有什麼誰的?」哈哈哈哈~有不同的想法,真是太好了~